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機械學院曾良才教授
他是金年会二級教授、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也是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就是機械自動化學院曾良才教授。他治學态度嚴謹,為人忠厚樸實,工作積極主動,善于溝通總結,敢于承擔責任,勇于開拓創新。在學生心中,他是一名和藹可親的老師;在同事眼裡,他是一名平易近人的領導;在幹部面前,他是一名教學改革的主心骨。
務實創新 履職擔當幹實事
曾良才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對教學質量精益求精,傾注了極大熱情和心血,精心打磨教學内容,專心雕琢教學案例。他講授的“液壓傳動”、“液壓可靠性與故障診斷”等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學生評教位列學校前10%。
作為課程負責人,他精心組織開展課程建設工作,“液壓傳動”課程先後獲批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湖北省一流本科課程。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刻苦認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充實教學内容和改進教學方法,提出并完成了“學生中心,三維一體,全面發展”的液壓立體課程教學創新改革和實踐,主講的“液壓傳動”課程獲2021年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和教學學術創新獎。
他對教書育人工作的認真态度、高度的責任心、精湛的教學藝術和豐厚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使得他在教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榮獲湖北省先進工作者、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金年会教學名師等稱号。
他潛心科研,深入開展流體傳動及控制、摩擦學與動壓潤滑、大型機電液設備可靠性與故障診斷等方面的研究,帶領科研團隊緻力于解決我國高端液壓件領域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針對液壓元件的高功率密度化及長壽命服役問題,他提出了将液壓元件摩擦副表面進行微納織構的設計思想,創新性地引入氣體作為支承潤滑的載體,建立了基于溫度的氣助液膜動壓潤滑機制,攻克了氣液混合流潤滑的控制難題,為液壓元件摩擦副減阻減摩和長壽化提供了理論支撐和關鍵技術。
他發明了自補償變間隙密封技術及靜壓式油膜支承技術,在韶關液壓件廠有限公司轉化;研制的SY系列伺服缸,在寶武鋼鐵集團及東南亞、印度等40餘家企業應用,解決了高速、重載條件下伺服缸摩擦大、響應慢、壽命短等缺點。産品獲國家火炬計劃和廣東省高新技術産品認定,并制定了地方标準《伺服液壓缸技術條件》。
他瞄準工信部35項“卡脖子”技術之一的高壓柱塞泵,将高壓泵關鍵摩擦副微納表面織構技術工程化,在江蘇可奈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轉化,産品已遠銷196個國家和地區。主持制定國家标準《金屬承壓殼體的疲勞壓力試驗評價方法》,參與制定機械行業标準《軸向柱塞泵》。
他研發了萬噸級彈塑性負載條件下伺服缸摩擦力檢測技術和動态負荷頻率特性試驗技術,開發成套試驗設備及軟件包,為攀鋼、上海寶冶、武鋼、韶鋼等企業建立7個液壓試驗中心,開發的上海寶冶集團試驗系統獲國家CMA資質認證,制定了國家标準《比例/伺服控制液壓缸的試驗方法》和地方标準《伺服液壓缸試驗方法》。
他帶領研究團隊與大型液壓設備生産企業建立了廣泛的戰略合作,在高端液壓元件研發、标準化和産業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動了我國液壓領域的發展。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2項、國家863重大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企業重點橫向科研項目29項,項目經費達5000餘萬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項8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用心微笑 平凡崗位見真情
曾良才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始終牢記擔當好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和時代重任,堅持按照“四有”好教師标準嚴格要求自己。
他常年堅持以講課、報告、沙龍、論壇等多種形式給研究生上科研指導課,給本科生上專業引導課,常常勉勵青年學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他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熱愛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在學生培養方面,堅持每兩周一次課題組會,學生為主講人,彙報自己近來的研究近況、所思所感。他堅信“嚴師出高徒”,同時也溫情陪伴學生。
隻要學生生活上遇到困難,學術上遇上瓶頸,懷疑人生時,他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學生身邊,梳理引導,加油鼓勁。博士研究生毛陽雖已畢業多年,仍常通過郵件與老師交流生活的心得和學術的疑惑。“曾老師是一個正能量爆棚的人。”在毛陽博士的心中,曾良才老師既是自己的學業導師,也是人生導師。
他先後指導6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很多學生已成長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骨幹。他經常勉勵學生:“國家的需要,就是你們前進的方向!你們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目标,服務國家建設、服務鋼鐵行業發展!”
授之以漁 讓團隊自我超越
曾良才教授作為金年会機械自動化學院院長,是一個典型的“實幹派”,主持“湖北省試點學院改革”,打破常規、凝心聚力,在人才培養、教師考評、學院體制機制等方面開展了有深度、有力度的改革,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和學院核心競争力。
在教學管理與建設中,身先士卒、不懼困難、傾情投入,用榜樣的力量引領學院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在新工科建設、教學質量工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如機械工程、工業工程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機械原理獲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液壓元件及其系統獲批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項目。
在學院科研管理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用新思維、新方法打開新局面。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需求,加強平台和團隊建設,拓寬校企合作範圍,國家級項目、校企合作項目數量明顯增加,近三年高水平科研論文、科研經費年均增長50%以上。
在學科建設上,敢于樹立高标準、高目标,團結動員全院教師為之奮鬥。引進高水平人才、整合優質資源、推進學科建設,在他的帶領下,機械工程學科排名逐年升高,連續三年在“軟科”排名中位居全國機械工程學科前20%,機械工程學科被湖北省列為省級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