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學生

陳朝峰:剛柔并濟帶學生

發布者:程毓發布時間:2022-06-21浏覽次數:13

見習記者王興宇

    在城市建設學院四樓的辦公室裡,你總能看到一位笑容滿面、頭發花白的老教師。他愛好廣泛,結構力學、攝影藝術、重金屬搖滾樂、計算機都是他的畢生所愛。在弟子們眼中,他是不按常理出牌,卻又十分認真嚴謹的老頑童;在同事們心中,他是學一門、精一門的力學大師。他就是我校骨幹教師陳朝峰。

做學問  必嚴謹

    自1985年起,陳朝峰便開始了貫穿其一生的從教生涯。他将三十七年的熱愛與心血,全部投入到《結構力學》的教研中。

    “做學問,我遵循三個重心。一重‘三個基本’,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二重創新,如一題多解、多解之中如何取最優解;三重變換,即能不能舉一反三,懂不懂靈活變通。”

    陳朝峰向記者展示了原創的講課PPT,其中單單就緒論這最簡單的一章,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反反複修改過不下4版。“我從來不相信光靠借用别人的成果,可以把學問做好、做紮實。”他這樣說,更是這樣做。

    在陳朝峰的電腦中,有一本獨創的力學秘籍,裡面記錄着他對結構力學各種問題獨到的思考角度和講解方法,名曰《火花集》。裡面記錄了七十八個問題,近三萬字,前前後後修改了十二版,每一版都有他獨到的認識與思考。“這本集子雖然沒有出版,但是我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我的弟子們。”他說。

    大到整個結構力學課的教學計劃,小到試卷、習題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希臘字母、位移表示符号,陳朝峰都親曆親為,“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平面桁架,我都要自己先用CAD制圖軟件畫一遍,确認無誤了,再拿給學生做。”

    為了給學生選到合适的課本,陳老自費購買了很多關于結構力學的專業書籍,“家裡的書櫃都放不下了,又堆到了學校辦公室裡。這些書我都做了對比,給學生用的教材一定要優中選優。”

    “陳朝峰老師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注重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學生眼中的良師益友。”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劉華琛評價道。

教學生  需嚴格

    “不管是什麼資質,隻要踏踏實實跟着我的步子往前走的學生,沒有不成材的。”支撐陳朝峰說出這句“豪言”的底氣,是他對學生一視同仁的高标準、嚴要求。

    很多年前,他有兩位專科的弟子,專升本後繼續拜讀在其門下。考研擇校時,兩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有着“土木老八校”之稱的同濟大學。“從年初到年底,整整一個半學期,我幾乎每天都給他們兩個做一對一的輔導。我脾氣很差,他們兩個人經常被我罵。”陳朝峰回憶說。

    最後,兩人結構力學課成績均在140分以上。方旭首考中第,金新月因為外語成績失利,與同濟失之交臂。但在陳老師的鼓勵下,金新月咬牙堅持了下來,第二年如願收到同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去年,城建學院建院以來第一位保研至同濟大學的姜穎,也是陳朝峰的親傳弟子。弟子們都說,陳老是狠人,更是個善人。

    “我的結構力學課安排在每學期的1-12周。”在這十二周裡,陳朝峰每周末都會抽出一天的時間,在恒大樓一區504——城建學院的活動教室為學生們無償答疑解惑。而家住洪山校區的他,為了按時趕到,早飯常常就在辦公室吃面包、牛奶随便對付一下。

    他說:“在我眼裡,學生的事比天還大。”

    “我經常看到陳老師過了飯點去食堂打飯。細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下課有學生問問題,陳老師把他們上課沒聽懂的知識點,從頭到尾地講了一遍。”城建學院黨委副書記楊長發回憶,講完之後,陳老師還擔心學生有沒有時間吃飯、休息。

    從2014年第四屆結構力學競賽始,到2019年第七屆結構力學競賽止,作為曆屆“中南地區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結構力學競賽”的唯一指導老師,陳朝峰帶領我校競賽隊取得了省級二等獎5人、三等獎11人、優秀獎18人的成績。

帶學生  剛柔并濟

    “對于學術研究、知識探索,我們要逼;但是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要愛護。”陳老說,“帶學生應該剛柔并濟。”

    生活裡,這個年逾知命的“老頑童”喜歡和弟子們在一起。他的包裡常備一個移動硬盤,裡面存儲最多的便是他和每一屆學生的照片。看每一張照片時,他都能清楚地說出每個學生的名字、班級和畢業去向。“這個是宇佳丫頭,2018級的女弟子,性子有點腼腆,馬上要去重慶大學讀研究生了。”他說,“看到他們,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

    陳朝峰從前的一位學生吳珣,在工作初期被分配到了廣州工作。當時,廣州疫情較為嚴重,得知消息後,他不斷叮囑:“丫頭沒事不要出門,出門也要做好防護措施。”并“勒令”她每周報一次平安。

    國慶前夕,吳珣準備回家探親,提前告訴了他。詢問了具體的車次後,陳朝峰親手做了她最愛的甜米酒,帶上她讀大學時的好友一起去車站将她接了回來。

    “極緻溫柔,合理偏愛。”吳珣笑着說,“在陳老眼裡,學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年逾知命志尤堅,獨向青山更絕編。”可能是對這位老頑童最真實的寫照了。他說:“教育事業是一座需要不斷攀登的高峰,我會永遠記得自己的初心。”這三十七年裡,無數個日與夜,陳朝峰沒有一天不替學生操勞,用自己半生的心血,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

 

返回原圖
/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