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學生

宋笑影:三春轉影 一笑生涯

發布者:李芳發布時間:2022-05-20浏覽次數:174

記者 李芳

    走進鋼鐵樓1507辦公室,見到了信息學院人工智能與信息融合研究所青年教師宋笑影副教授,一雙靈動的眼睛,在兩台27寸戴爾顯示器面前,她燦爛一笑,回憶着自己在科研路上的每個瞬間。

    2017年即将博士畢業的她,慕名找到柴利教授,希望能加入他的團隊,柴利教授看了宋笑影的簡曆,這個27歲的女孩已經獲得了武漢大學博士學位,具備紮實的理論研究基礎。

    宋笑影加入了柴利教授的團隊,開啟了一段新的學術研究旅程。

    考慮到專業研究方向和未來學術前景,柴利建議宋笑影将研究方向由圖像壓縮轉變到圖信号處理方向,她欣然接受了這個挑戰。

    突然轉到完全陌生的圖信号處理方向,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宋笑影沒有退縮,從硬着頭皮啃英文文獻開始起步。

    圖信号處理包含了許多方面的内容,具體做這裡面的哪個點?這個領域内有哪些長久未得到解決的、有意思的、有挑戰的問題?

    “這是我看論文的主要目的,找到一個值得研究的切入點,這樣以後科研的路才能走穩。”宋笑影說。

    接觸課題的前幾個月,盡管宋笑影“折騰”得十分辛苦,但什麼成果也沒得到。看到别人在研究方面突飛猛進,她一度産生了很強的挫敗感。

    天生樂觀的她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繼續在這個課題上努力。由于課題本身難度較高,在日複一日的探索中,宋笑影依然進展緩慢。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申請書裡,在她寫的題為“圖信号的小波濾波器組設計及其應用”的青基申請書裡,提到了一個應用方向——圖信号處理在化合物結構與性質(QSPR)建模學習上的應用。

    團隊負責人柴利教授認真仔細閱讀之後,敏感地意識到這個方向大有可為,建議宋笑影嘗試在這方面進行擴充,後續的工作沿着這個方向做。

    此時正值寒假期間,為了盡快完成申請書的修改,身在家鄉的宋笑影立馬買了機票來到了學校。功夫不負有心人,來到金年会的第二年,她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

    宋笑影圍繞“圖信号處理應用于化合物QSPR模型學習”這個點展開,論文“基于圖信号處理的化合物QSAR/QSPR模型學習”初稿于2019年完成了。

    宋笑影嘗試投了幾家高水平的期刊,都不被接收。“我心裡很難受,覺得自己的人生跌落到低谷。”此時,同為一個研究團隊的易靜文老師已經在國際頂級期刊IEEE TAC發表了專業的學術論文,更加激勵了宋笑影潛心研究的動力和決心。

    “作為一個剛剛入職的青年教師,轉變研究方向遇到的困難遠比我當初預計的多出許多。很多時候,我都是咬着牙往前走。”宋笑影說。她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打磨文章,電腦裡至今還保存着當時的修改記錄,至于多少遍已經數不清楚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分析,宋笑影找出論文的不足之處并進行了修改,2020年嘗試投了人工智能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EE TPAMI,不久之後就收到了一審通過的通知。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宋笑影和導師柴利不斷修改着論文。她至今還記得每次給柴老師發論文,都會得到非常有針對性的意見,大到宏觀方向的把握,小到标題語法的修改,每一個細節柴老師都會用心指導。

    2020年初的這個冬天似乎格外漫長,那時正是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昔日喧鬧的校園裡如今難得尋見人迹,天地間安靜得讓人不安。她不斷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為了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論文,她把剛一歲的小孩托付給了婆婆,一門心思地紮進了論文的修改整理中。

    經過半年的修改,數易其稿之後,近一萬字,12頁的論文終于趕在了在論文截止交稿的前兩天完成,當鼠标按下提交鍵,笑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宋笑影的論文被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EEE TPAMI錄用發表了。這也是我校在該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科研論文,那一年笑影剛剛30歲。

    談及面上項目的申請,宋笑影也說得力于學校相對寬松融合的氛圍,研究内容屬于人工智能與交叉學科領域,和生命科學學院周瑩老師的合作開啟了圖信号處理的新方向。

    在前期論文的基礎上,宋笑影開始了新的研究,團隊負責人柴利老師說:“笑影為了能早日出成果,付出了很多,整日待在辦公室,查資料,做研究,很多時候,有了好的想法,也得有辛勤的付出和努力才能做出來。”

    宋笑影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兒。“我幸運的地方不隻是在于獲得了面上項目,還在于金年会給我提供了一個‘純粹’的學術氛圍,幸運地遇到了柴利老師、接觸到了高端的課題,以及幸運地加入了一個積極有愛,團結奮進的科研團隊。”

    回望自己的科研道路時,她總是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圖信号研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建立在許多前輩數載的心血之上。宋笑影從不把今天的成績簡單歸功于自己,她認為自己隻是幸運地加入到了信息學院這個大家庭中。

    “信息學院對于這些新進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基于他們個人發展考慮,沒有對老師施加太多的壓力。”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振興院長說。青年教師在研究課題處于瓶頸期、長時間毫無進展之時,院領導還會主動同他們聯系,為他們送來安慰和鼓勵。

    1990年出生的宋笑影,在同齡的科研人員當中可謂是佼佼者。談及在金年会的這幾年,宋笑影笑着說:“這幾年的迅速成長得益于金年会這幾年對年輕一代學者的信任和鼓勵,給資金、政策,給剛進校的老師提供了一個特别大的舞台,讓大家成就感更強,加速了成長。”

 


返回原圖
/

 

XML 地圖